满族人的姓氏满语称“哈拉”,多形成于部落制时期,或以地为氏,如瓜乐佳、佟佳、吴扎拉、宁古塔等,或以崇拜的图腾为氏,如尼马察(羊)、梅赫勒(蛇)、钮祜禄(狼)等,大都使用满语词汇,有四五百个之多。但过去满族人的习惯是只提名字而不与姓氏连用。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以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组织中,氏族观念比较浓,自己和周围经常接触到的人属于哪一个氏族(姓氏)都比较清楚,加上姓氏比较长,所以无论口头和书面都很少把姓加在名字前面。
早期的满族人名都用满语,其取名的方式也很多。有按孩子脾气禀性的如“阿克敦”(坚强有力)、乌尔恭阿(喜悦)等;有按孩子长相和排行的如阿济格(小的)、费扬古(老生子)等。清朝入关后,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和皇帝及近亲皇族的带动作用,一些满族人开始以汉字取名,一般都是二字名,而且多使用福、禄、寿、喜、祥、瑞、吉、庆之类寓意美好的字,如福临、荣禄、寿山、庆祥等等。但直至清末,仍有许多人依然用满语取名,并保持着旧有的相关习惯,如满族男孩有许多是以其出生之时,祖父年岁的数字取名,如六十三、七十等,无论满汉语都沿用此种习惯。
民国以后,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,许多满族人也不得不放弃世代相传的习惯 ,像汉族人那样姓名连称。其用汉式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:一是用原满姓的部分音节简化成单个汉字为姓,如瓜尔佳改为关,那拉改为那,吴扎喇改为吴、乌、他他拉改为唐、谭、陶,舒木鲁改成舒、孙等等。二是用原满语姓氏的意译汉字作姓,如钮祜禄改姓郎、爱新觉罗改姓金等等。第三种是“随名”姓,即用父、祖辈双字汗式名的第一个字作后世子孙的姓氏,而这个“姓”与其原有的满姓没有任何关系,如某人名瑞祥,姓喜他拉氏,而其子可以姓“瑞”,年深日久甚至已忘记了自己的满姓。